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與齒輪傳動似類,也包括有齒面的點蝕、磨損、膠合以及蝸輪輪齒的折斷等形式。其中以嚙合鹵面的點蝕及蝸輪齒面磨損最為常見,此外膠合亦時有發生。上述失效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嚙合齒面間相對滑動的速度過大,尤其是在圓柱蝸桿傳動中潤滑角過小,形成不了動壓油膜,致使嚙合效率低而溫升高所引起。此外蝸桿剛度不足或制造與安裝誤差等因素也會導致這類失效形式的出現。蝸輪輪齒的折斷多數是由于輪齒磨損后齒厚過分變薄,以及安裝誤差過大引起嚴重偏載所導致。總而言之,由于蝸桿的齒形結構及所用材料性能比蝸輪輪齒所用要好,因此蝸輪輪齒是蝸輪傳動中的薄弱環節。如果在設計時選擇了合適的傳動類型和參數,以及合適的材料組合,再輔以良好的潤滑方式及散熱措施,選用抗磨及抗膠合的潤滑油,提高加工和安裝精度之類措施,此類失效情況可以得到改善并延長使用壽命。
由于蝸桿傳動的嚙合摩擦較大,其滾刀比較難于精確鏟背及形狀存在誤差等原因,以致加工出的蝸輪齒面很難與相配的蝸桿齒面達到理論要求的共軛狀態。因此蝸桿與蝸輪齒在材料搭配上既要有耐磨性有要良好的跑合性能。蝸桿材料一般選用合金鋼或優質碳鋼制成,蝸桿齒面經過滲碳、淬火等熱處理而獲得較高的硬度,硬度一般在35-55HRC之間,但也有60HRC以上的。蝸輪齒圈的材料以錫青銅最為理想,加工工藝以離心鑄造的力學性能最好,其次是屬金屬模澆鑄,盡量不用砂模澆鑄,也可選用鋁鐵青銅鑄成,缺點是跑合性能和膠合性能較差。在非關鍵場合,也可以用灰鑄鐵鑄成,而后者比前者較好。